10月20日,《陽江市教育局關于深化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正式印發,明確自2025年秋季入學的七年級學生起全面實施。這場涵蓋總分調整、科目革新與錄取優化的改革,不僅重構了中考評價體系,更傳遞出從“分數導向”向“育人導向”轉型的明確信號。記者通過對比政策文本,并專訪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科長周鉛迪,深入解讀新方案的核心內容。
改革核心
語數英與物理體育權重提升
“本次改革的核心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讓中考真正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指揮棒’。”周鉛迪開門見山,點明改革的核心導向。與原方案相比,新政策最直觀的變化是總分從1000分下降到800分,考試覆蓋范圍仍然是“全科開考”,其中語文、數學等10個科目以分數形式計入總分,藝術、信息科技則以等級呈現,納入綜合素質評價作為升學參考依據。這種“分數+等級”的呈現方式,既鞏固提升基礎學科的核心地位,又避免了“主科擠占副科”的教學失衡。
各科分值的增減變化,暗藏著對學生全面發展的引導。記者對比新舊方案分值發現,傳統主科地位顯著提高,物理與體育科目權重有所提升,新方案適當減少識記類科目分值權重,強調理科思維培養的重要性,突出與高考的銜接和國家人才培養的戰略需求。
其中三大主科權重得到重點強化,語文、數學、外語均維持120分,與原方案相比,其總分占中考全科總分比例由原方案的36%提升至45%,凸顯基礎學科的核心地位。
物理權重從10%提升至為11.3%,體育分值權重從8%提升至8.8%,體育成績由“現場統一考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構成,其中《國標》測試占5%,呼應“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這種調整打破了“重智育輕體美”的傳統慣性,推動五育并舉落地見效。
評價轉型
從“分數導向”轉向“育人導向”
本次改革同步實施初中綜合素質評價,直指學生核心素養與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但也對學校教學資源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周鉛迪介紹,為確保改革舉措落地見效,我市已構建“硬件+軟件+經費”全方位的支撐體系,制定四項硬性保障措施:一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設施設備配備,重點完善實驗室、計算機教室、體育藝術器材等基礎條件;二是推進標準化考點建設,改善考試組織環境;三是強化考試機構能力建設,提升考務組織和招生錄取的規范化水平;四是保障考試經費投入,要求招生考試部門和學校將相關經費列入年度預算,為改革平穩推進筑牢基礎。
在評價導向上,我市將嚴格規范中考成績發布,嚴禁公布、宣傳、炒作中考“狀元”和升學率,嚴禁以中考成績或升學率進行排名、表彰獎勵。同時充分發揮中考的質量監測和診斷功能,重點分析中考參與率、學科成績及學業增值三項核心指標。通過全面客觀分析形成教學診斷報告,為課程管理、質量監測和教學指導提供科學依據。這種轉變讓評價回歸教育本質,推動學校和教師從“分數導向”轉向“育人導向”。
促進公平
優質普通高中指標分配到校
實施優質普通高中指標到校政策,是促進教育公平的核心舉措。根據改革方案,每所公辦優質高中將安排不少于50%的招生名額作為指標生,按各初中學校中考報名人數占所屬地區初中學生總數的比例,直接分配到各初中學校。
在錄取方式上,指標生實行“志愿+成績+校際分配”的模式,即根據考生志愿、中考成績和所在初中的指標名額,從高分到低分依次錄取,錄滿為止。這種分配方式既保證了指標分配的公平性,又有利于激發同校學生的學習動力,有效緩解義務教育階段的“擇校熱”。
為幫助薄弱和農村學校適應改革要求,我市同步推出四項專項支持舉措:一是建立“強校帶弱校”的結對幫扶教研共同體,定期開展線上線下教研活動;二是實施市、區教研員聯動機制,每年至少兩次深入薄弱學校進行教學診斷指導,并依托名師工作室開展送教下鄉活動;三是強化農村和薄弱學校教師專項培訓,重點加強中考命題研究和新課標解讀,助力課堂教學改革;四是提供數字化教研支持,通過學業質量分析和數智化賦能,幫助這些學校實現精準教學診斷與改進。這一系列“輸血+造血”式的幫扶措施,將有效縮小城鄉、校際教育差距,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應對之策
強化重點學科,堅持全面發展
面對中考改革的新變化,2025級七年級新生與家長該如何調整學習策略?市教育局給出四項核心學習規劃建議,幫助首批改革考生科學備考、全面發展。
一是筑牢根基,提升綜合素養。重點加強語文、英語學科學習,通過廣泛閱讀、深度理解,全面提升閱讀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語文作為母語學科,是所有學科學習的基礎,而英語聽說能力的提升將為學生未來發展打開更廣闊空間。日常學習中,應注重積累詞匯、強化語感,積極參與閱讀分享、口語表達等活動,夯實語言基礎。
二是強化核心,夯實關鍵能力。數學和物理是此次權重提升的重點學科,學生應重點夯實數學邏輯思維基礎,通過習題訓練、思維拓展等方式提升邏輯推理能力;同時注重物理學科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積極參與實驗操作,理解科學原理,提升動手實踐能力。這兩門學科的核心能力,不僅是中考的重點考查內容,更是未來學習理工科的基礎,需貫穿初中三年持續打磨。
三是堅持全人教育,促進全面發展。切勿因部分學科權重調整而忽視其他科目學習,應確保所有學科協同發力,在思維培養、品德塑造、審美素養等方面實現全面提升。藝術、體育、勞動等課程雖分值占比不高,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形成至關重要,也是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內容。學生應積極參與各類課程和課外活動,培養興趣愛好,提升綜合素養。
四是堅持體育訓練,保障身心健康。健康的身體是學習的基礎,學生應養成規律的體育鍛煉習慣,積極參與體育課程和課外活動,提升身體素質,緩解學習壓力,保持身心健康。這不僅能應對中考體育的要求,更能為終身健康奠定基礎,讓學生在三年初中生涯中實現身心全面發展。
中考改革的大幕已經拉開,這場以“育人為本、公平公正、改革創新”為理念的改革,既回應了時代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又彰顯了教育公平的價值追求。隨著各項措施的落地見效,必將推動我市教育向更高質量、更公平、更具活力的方向發展。對于首批改革考生而言,唯有立足核心素養培養,兼顧全面發展與個性特長,才能在這場變革中把握機遇,實現人生的階段性目標。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