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看這剛從地里摘的天綠香,嫩得能掐出水!咱新墟鎮當季的寶貝,清熱爽口,炒著吃、做湯都可以!”
9月17日,新墟鎮人才驛站的直播間里,新圩社區黨員干部李瑞升與葉粵西手持天綠香蔬菜,正向全國網友推介著家鄉特產。
如今在新墟鎮,越來越多基層黨員干部成為本地特色資源的“推介員”,從田間地頭走進直播間,用接地氣的話語,把家鄉的好物與故事講給全國網友聽。
從“怕鏡頭”到“會吆喝”
9月17日,記者走進新墟鎮人才驛站的直播間,只見貨架上整齊碼放著茶葉、檸檬干,展臺上擺滿待推廣的特色農產品。幾名黨員干部圍在手機旁調試鏡頭,有人在一旁舉著新鮮檸檬反復練習話術,空氣中飄著蔬果的清香。
“第一次直播,我對著鏡頭張了好幾次嘴,愣是沒擠出一句話。”葉粵西回憶起直播的初體驗,忍不住笑出聲來。這位嫁至新墟的程村人,曾經最怕面對鏡頭,習慣走村入戶的她,起初對著屏幕“吆喝賣貨”時渾身不自在。
后來,她通過對著鏡子練表情、拉同事模擬直播、反復回看教程,慢慢摸透“門道”。經過幾場實戰,她不僅能熟練推介農產品,還能從容回應網友提問。“上次直播賣檸檬,一場就賣了不少,同事都笑說我會帶貨了!”
“直播帶貨是我主動向鎮委黨校報名學習的。”李瑞升是土生土長的新墟人,對家鄉農產品的信息熟門熟路,卻也經歷過“緊張到從容”的過程。“第一場直播,從幾個人漲到2000多人,最終賣出了幾千元的貨,我激動得半夜沒睡。”此后,他堅持回看直播錄像打磨語氣表情,甚至自掏腰包購買同類產品研究包裝,如今舉著農產品介紹時自信滿滿。
黨員干部們的努力,農戶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我以前都是線下銷售,自己找收購商,或者背去市場賣;現在幾場直播,就幫我賣了6000多元的秋葵。”新墟鎮馬水村種植戶林叔的話,道出了農戶們對他們的認可。
從“賣產品”到“文化推介官”
在新墟鎮,新媒體的價值遠不止“直播賣貨”。
“網絡詐騙花樣多,再來給你說一說,內部消息炒股票,全是騙子下的套……”
“滅蚊蟲防叮咬,這些小技巧要記牢……”
當地“奔跑的基層干部”新媒體賬號上,這類科普短視頻收獲不少村民點贊。黨員干部摒棄刻板說教,用朗朗上口的短句、貼近生活的場景,把反詐提醒、防蚊技巧等實用知識講得通俗有趣,村民留言:“內容接地氣,看得懂、用得上。”
“新墟鎮有茶葉、有好山、有好水,它們值得被看見!”李瑞升在個人視頻號里,用充滿鄉土情懷的話語推介家鄉。不只李瑞升,新墟鎮多位黨員干部也主動化身“文化推介官”,以短視頻、直播為橋梁,用他們的鏡頭展示東水山森林公園的自然風光、古法造紙、采茶制茶的場景。
此外,新墟鎮還邀請旅游博主實地打卡,用獨特的視角挖掘新墟鎮的特色。其中,《東水古法造紙》《古法制茶》等視頻在網絡上收獲大量關注。看著家鄉的非遺技藝被網友點贊,不少網友留言表示:“原來我們身邊有這么多好物,自然風光這么美!”
“黨建+新媒體+N”激發新動能
新墟鎮干部的“轉型”并非偶然,其背后是黨建引領下創新機制的有力支撐。鎮班子成員戴閏碩介紹,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新墟鎮創新推行“黨建+新媒體+N”機制,指導各村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新媒體平臺,并由黨員干部擔任本村新媒體“推介員”。
“‘N’是機制的‘活力源’。”戴閏碩補充道,新墟鎮的新媒體平臺并非簡單的“帶貨渠道”,而是全方位推介轄區內的農產品、文旅景點等“N”種特色資源。
目前,新墟鎮已將電商直播、短視頻運營等數字技能納入黨員干部培訓體系。“培訓內容很實用,既有理論也有實踐。”葉粵西說,鎮里不僅邀請優秀主播到現場授課,還組織學員實地參觀優秀電商平臺。每次培訓,她都格外認真學習,筆記本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新媒體知識。
戴閏碩介紹,截至目前,新墟鎮已舉辦6期新媒體專題培訓班,組建了一支“懂網絡、善傳播、會帶貨”的新媒體黨員先鋒隊。全鎮14個村級新媒體賬號串聯成傳播矩陣,累計發布上百條原創視頻,內容涵蓋農產品展示、景區推薦、鄉風文明宣傳等,總覆蓋人數超10萬人次。在新媒體的助力下,鎮內特色農產品累計銷售額已突破100萬元,“黨建+新媒體+N”機制正為新墟鎮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