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母機被稱為“工業心臟”,其技術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制造業發展水平乃至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依據。
近年來,陽春市瞄準工業母機產業持續發力,落戶工業母機及配套產業項目41個,達產后預計產值超66億元,逐步形成以工業母機為主的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并全力打造省級數控機床特色產業園,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陽春如何抓住機遇,推動工業母機產業延鏈補鏈,深化產業“智造”升級?11月12日,在2025中國(陽江·陽春)第二屆工業母機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機床供需對接會上,通過政企聯動、專家獻策等方式,陽春市深入探索工業母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與策略,攜手推動陽春乃至全國工業母機產業行穩致遠。
產業集聚
落戶41個產業項目
“陽春在工業母機領域的發展,恰逢其時,潛力無限。”陽春市委書記李謙常表示,當前,全省正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大力推動產業有序轉移,為地方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陽春牢牢把握這一機遇,主動融入廣東制造強省的發展大潮,以打造裝備制造百億級產業集群為主攻方向,做大做強工業母機產業,已累計落戶的工業母機及配套產業項目達41個,總投資42.5億元,預計全部達產后年產值將達到66億元以上,工業母機產業集聚效應日益增強。
把握機遇,迎接挑戰,陽春大力發展工業母機產業的底氣何在?
融入“大灣區一小時經濟圈”,陽春已實現與珠三角核心城市的通勤、物流高效對接,交通網絡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形成“鐵路+高速+港口”的立體交通網絡,為企業原材料和產成品的運輸提供了多式聯運的解決方案,為工業母機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物流支撐。同時,陽春市人口資源豐富,現有勞動力超過60萬人,具備完善的技工人才培訓體系。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工業母機產業發展,連續多年穩居全球產銷第一。廣東作為全國制造業強省,工業母機需求旺盛,是全國工業母機產業發展的重點區域之一。陽春是我市工業母機產業發展的核心承載區,毗鄰粵港澳大灣區,地處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與北部灣城市群交匯區。從2017年首個工業母機龍頭企業落戶,到集聚形成以工業母機為主的裝備制造產業集群,8年來,陽春把握珠三角產業轉移機遇,依托區位交通、土地、能源和政策等綜合優勢,在工業母機領域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陽春市積極把握機遇,將工業母機產業列為發展重點,積極對接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梯度轉移,引進了一批機床工具行業優勢企業及產業鏈上下游特色企業,著力補鏈強鏈延鏈,初步建成較為完整的工業母機產業體系。”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總經濟師佘偉珍表示,陽春市擁有獨特的區位優勢、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堅定的發展決心,推動成立了機械工業行業協會,不斷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提升產業發展基礎服務能力。在國家政策的有力指引下,在政產學研用各方的同心協力下,在行業組織的積極助力下,陽春工業母機產業必將迎來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期。
匯聚智力
在集群中打造產業鏈
陽春工業母機產業該如何形成集聚效應,又該如何完善配套產業?
圍繞當前我國工業母機產業發展趨勢,并結合陽春實際情況,專家學者分享前沿見解,解讀工業母機相關政策體系;分析工業母機基金運作與產業投資方向;深入探討產業集群的發展路徑;并從精密定位測量技術角度闡述技術突破對產業升級的支撐作用,助力陽春打造特色鮮明、競爭力突出的工業母機產業。
“陽春市在特種加工、光機等領域已形成一定基礎以及發展優勢,但總體上,配套設施等方面還有提升的空間。”國家工業母機創新研究院行業研究部部長胡艷超指出,陽春市要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需求為抓手,充分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在建設過程中要注重發揮自身區位優勢,積極通過協同創新、場景牽引等方式,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加速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形成特色競爭優勢。
產業集群是產業發展的高級形態,是各國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產業生態建設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國工業母機領域已建設3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8個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1個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胡艷超表示,陽春工業母機產業自2017年起步發展以來,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整體基礎還需鞏固,未來應將打造工業母機產業集群作為重要抓手,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在群上建鏈、在群內結網、在群中突破,推動產業結構優化、生態良好、高端躍升。
“陽春市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基礎良好,而且土地、人力成本較低,很適合工業母機產業發展。”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教授趙晨陽認為,未來,陽春市應該依托自身優勢,向工業母機的高端領域拓展,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時,繼續完善產業鏈,扶持中小企業,加大高端技工培養力度,吸引更多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
“本次大會不僅是產業成果的展示平臺,更是智力資源與行業智慧的匯聚地,既促成了供需對接、項目合作,又匯聚了關于技術創新、產業集群發展的前沿思考。”陽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蘇文川表示,這種開放共享的交流機制,為陽春工業母機產業完善產業鏈、提升競爭力提供了重要支撐,將持續推動產業生態的優化升級。
供需對接
產業鏈上下游貫通
走進機床供需對接會的工業母機展區,各類設備整齊陳列,從核心零部件到完整的機床,從基礎加工設備到3D打印等前沿裝備,全方位展現著陽春工業母機產業的發展活力。本次機床供需對接會吸引了25家本地企業與13家來自東莞、深圳等地的外地企業參展,涵蓋整機生產及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為供需雙方搭建起高效溝通的橋梁。
在廣東鐵騎重工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里,6臺方形大型設備整齊陳列,機身的精密紋路盡顯工藝實力。“我們企業專注高端數控機床領域,設備能適配刀剪、3C電子等多行業加工需求。”廣東鐵騎重工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李冬蘭指著設備介紹,陽春工業母機產業集聚效應明顯,上下游企業紛紛落戶,以前依賴外購的機器外鈑金,現在本地就能采購,大大提高了組裝效率,且降低了生產成本。
“我們這次展出的核心產品是‘火花機與慢走絲’,年銷量超1000臺,設備精度達微米級,廣泛應用于醫療、航空、能源汽車零部件制造。”廣東漢霸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安業一邊指著顯示屏上的切割軌跡一邊向客商介紹。平穩運轉的設備,吸引了不少觀展人駐足觀看,深入咨詢。
核心零部件的展位也人氣滿滿。深圳高士達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的展位上陳列著凸輪、五軸機等核心零件。該公司相關負責人王澤國告訴記者:“一上午就談成了7筆訂單!此次展會給我們提供了推介產品的好機會,讓供需雙方能夠深入對接。”
一大早便來逛展的客商房軍紅,希望尋找小型化、自動化的刀具生產設備。在參觀多家企業展位后,他已與部分設備展商建立初步聯系。“通過這次展會,我們不僅直觀把握了行業前沿動態,也與同行進行了高效交流。”房軍紅表示,本地產業的集聚效應為后續合作開辟了更多可能。
除工業母機展區外,現場還有產業服務、應用場景等特色展區。蘇文川表示,機床供需對接會不僅展現陽春產業發展成果,也可以通過人才支持等配套服務助力項目落地,這場供需對接會讓工業母機產業的活力在陽春持續涌動。
《陽春市工業母機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6—2028)》
在2025中國(陽江·陽春)第二屆工業母機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機床供需對接會上,陽春市發布了《陽春市工業母機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6—2028)》(以下簡稱“《方案》”),重點開展創新力加速躍升行動、產業生態化構建行動、產業鏈精準招商行動、品牌化質量提升行動,到2028年末,實現“三個突破、一個標桿”。
規模突破:累計落戶工業母機及配套項目達100個,全行業達產后總產值達150億元,成功建成百億級產業集群。力爭培育年營業收入超5億元的工業母機企業(集團公司)4家、年營業收入3億元以上的工業母機企業(集團公司)6家。
創新突破: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0家以上、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家以上,力爭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知識產權總量增長200%。
生態突破:構建“整機制造+關鍵部件+服務配套”全鏈條生態體系,核心零部件本地配套率從當前不足30%躍升至60%以上。
品牌標桿:打造具有影響力的“陽春機床”區域品牌,建成華南地區重要的工業母機產業基地。
培育創新主體:實施高新技術企業“育苗計劃”,按相關政策文件規定予以獎補;對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高于5%或年度自主研發費達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推薦申報各類科技計劃項目;市財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萬元科技專項資金,用于建設陽春市工業母機技術研究院,促進科技創新。
共建產業分工體系: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工業母機企業的產業外溢需求,承接標準化零部件生產、整機裝配等環節,2028年前建成“珠三角研發+陽春制造”示范基地2個。針對低空飛行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裝備等高端裝備,聯合開發專用機床產品,形成“一域一特”協同制造模式。
完善專業園區配套設施:推動陽江陽春產業園區潭馬片區工業母機產業園擴容提質,完善110千伏專用變電站、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建成15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及物流配套中心,推進智慧園區管理平臺建設;配套完善人才公寓、職工食堂、商業配套、學校、醫療等生活設施,開通園區至陽春城區的通勤班車提升園區宜居宜業水平;加快推進數字陽春高質量發展項目,設立物流專項資金,引入專業的第三方物流(3PL)公司,提供集采、倉儲、配送一體化解決方案,降低整體物流成本。
強化人才團隊培養:構建校企合作、校校協同、實訓基地共建、舉辦技術能力競賽等多元培養體系,定向培育本地產業急需技術人才。推動陽春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省內理工科高校與本地骨干企業合作開展“訂單式”培養,持續輸送數控機床操作、機械裝配等技術人才;持續推進陽春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與廣東海洋大學開展的“中職3年+本科4年”七年一體化中本貫通培養改革試點工作,2028年前累計培養本科技術人才100名以上。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